近日看北歐神話,發現它和中國故事、希臘神話、基督教神話有些共同點,而展開以下一連串思考。
神話的定位很特殊,一方面它可能是歷史,另一方面它是古早的娛樂素材。
出現於各神話的共同事件,可以解釋成:
1.共同歷史,例如:地球上曾有恐龍。洪水與巨人說不定都是如此。在北歐神話中,宇宙最初的生命體是巨人,但神後來推翻了巨人,並且直到諸神黃昏前,巨人和神之間都是處於戰爭的狀態。值得注意的是,神擁有巨人的血緣。而在希臘神話中,希臘諸神也是打敗泰坦諸神開啟了神的統治朝代。
2.人類的集體潛意識: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了解榮格的心理學。在這邊便舉一例,北歐神話中,愛子心切的諸神之后Frigg,曾為了兒子光明之神Balder祈求各個生物、無生物不要傷害他,除了渺小的榭寄生(就是聖誕節掛的綠草圈,這其實是出自北歐神話),可想而知,最後Balder便是被榭寄生殺死的。在希臘神話中,也有阿基里斯腱這個故事,可說涵義相似。這到底是說人必有一死呢?還是凡人必有弱點,所以人總會死?真相,也許以後看心理學會有發現的一天吧。
3.受異教影響:如同佛教為了打入中國市場,和道教的故事做了混合。北歐神話其實是日耳曼民族的宗教與詩歌,然而當他們接觸到羅馬帝國後,便被基督教影響,基督教的風格就是:原罪、審判、魔鬼。青春女神伊登那吃了可以永保青春的蘋果,有可能也是取材自伊甸園的蘋果,因為日耳曼人連蘋果長怎樣都不太清楚呢。在受基督教影響時,唯一保存較好的是流傳在冰島的艾達詩歌,但之後艾達也受到歐洲其他地區的傳說所影響。
以下分享北歐神話、居爾特神話和中國故事的共同連結,是我這次才發現,覺得很有趣的部分:
●阿嬤在對岸招手:在費爾森家族神話中,看到北歐主神Odin乘船來接辛斐特利時,令我想到了忘川、三塗川。聽說埃及人也有這樣的習俗。河流彷彿是區隔生與死的界線。
●仙境一遊,物是人非:在居爾特神話中,曾統治愛爾蘭的Danu神族被推翻後,隱身起來變成守護自然的精靈,某天一位小男孩在睡夢中闖入精靈的國度(男版愛麗絲夢遊仙境?),回到人間時,人間的時光已是他離開後的好幾百年了。
●桃花源:接續上面那那個故事。精靈女王送給小男孩一桃花枝,當男孩要將桃花枝送給村民時,桃花枝變化作塵土。就像離開桃花源的人,即使告知了去的方式,若是太刻意有了俗心,遍尋不著那桃花源一般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