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FinTech 金融科技聖經》第十章<金融科技的未來>對我最大的啟發之一就是重新思考貨幣的本質。初心者沒念過貨幣銀行學,只上過總體經濟而已,所以如果各位發現謬誤,歡迎指教。
以下正文開始:
《FinTech 金融科技聖經》第十章<金融科技的未來>對我最大的啟發之一就是重新思考貨幣的本質。初心者沒念過貨幣銀行學,只上過總體經濟而已,所以如果各位發現謬誤,歡迎指教。
以下正文開始:
以台灣的例子,金融科技的發展有三:一,銀行要開源節流;二、三,迎合新的商業模式和消費者的需求。
銀行競爭壓力大,尤其是現在的低利環境,迫使銀行思考轉型,思考其他開源節流的方式(主題25,p137)。
在先進國家,因為金融危機使人們不再對金融機構產生信任。因此當大家熟悉的非金融業,如:科技業、社群媒體,開始提供金融服務,如:支付(支票、電子錢包)、借貸/微型借貸、保險、外匯交易/跨國匯款、投資,便容易吸引到支持者。不過,就非金融業跨足金融業的本質,其實並非新聞,如:永豐金控便是從永豐餘紙業起家、和泰汽車收購蘇黎世產險(即現在的:和泰產險)。
在發展中國家,如:印度、非洲。金融科技與金融普及化息息相關。或因為交通成本(分行密集度不夠)、階級問題(印度底層民眾覺得銀行太高尚不敢進去,或者因為長得像某某種族而被警衛順口問一句)、社會治安(持有現金不安全,可能是假鈔問題或偷搶問題)使得最簡單的領錢,也變得困難,更何況是去銀行了解有哪些服務可以使用。(主題18,p104,有具體例子)